來源:鄭州美巢裝飾
聆海裝飾集團董事長馮琪雅
她,21歲創業;她,創辦了美巢;她,帶領聆海裝飾創造了30個億
她就是“家裝女王”馮琪雅,談到企業發展,她認為:
也許,十多年前,沒人能想到,一個21歲就下海創業的柔弱女子,能折騰出點什么。然而十多年來,她敲開了裝修行業的財富之門。也許今天,你看到了她帶領聆海裝飾創造了30億元的業績,但你看不到的,是她彼岸的理想和精神世界。在河南裝飾界,她是一個傳奇,圈里的人甚至稱她為“家裝女王”。她,就是聆海裝飾集團董事長馮琪雅。
她的傳奇
21歲創業
知性優雅的女企業家
夏日的午后,格拉姆大廈聆海裝飾集團,眼前這位女子一襲白色裙裝,干凈、簡約,舉手投足間,溫婉、優雅的氣質慢慢散發。
她就是21歲創業,把海派家裝文化帶入河南,創辦美巢裝飾,又將河南裝飾企業帶向全國的中原家居界傳奇人物馮琪雅。
回首十多年來走過的路,馮琪雅感慨:“這么多年,我堅持專注做了一件事兒,那就是整體家居的實體企業。”這些年,家居行業的業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巢裝飾也不斷發展,還創立了聆海裝飾集團。
而在這一過程中,她也完成了自我成長的完美蛻變。除了北大三年的學習深造,2007年考入了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的世界頂級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她的顛覆
企業在巔峰的時候打破自己
“雖然美巢裝飾被業內譽為行業翹楚,但這些年,我們從沒停止過思考和創新。”馮琪雅說。互聯網的發展,終結了傳統家裝B2C業務的黃金時代,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必須要變。”
“尤其在企業發展到巔峰的時候,更應該自己打破自己,尋找新的出路。”她坦言,自己就是個自我顛覆的矛盾體,不斷地學習和提升,也是不斷顛覆自己的過程。
從2008年后,她預料在未來的20年,全球消費必然會向樸素、實用、環保的方向發展。尤其很多年輕消費者有留洋經歷,注重效率、注重快捷簡約的理念,會普及開來。
“于是,美巢裝飾并入聆海裝飾后,開始推出精裝修套餐,迎合年輕消費者。同時,在上海和國內其他地方,開拓房產精裝修和公裝市場。”馮琪雅回憶,當初有朋友勸說,裝修行業都很排斥房產精裝修,這樣做不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事實證明,隨后的幾年,聆海裝飾憑借國家一級施工資質和超高的品質,和萬達、綠城等一線地產企業合作,在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最讓她自豪的是,聆海裝飾可以和全國前十名的施工公司競爭,為河南的施工企業爭光。
“除了和一線房地產企業合作,我們還承接了上海等地的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等公裝項目,未來,我們可能還要承接機場等國家級高端項目。”馮琪雅說。
她的嗅覺
“世界變了,我們必須完善家居產業鏈”
然而,在做住宅精裝修業務的過程中,馮琪雅發現,一線房地產公司都會指定精裝修所用的材料和品牌,施工企業只是拼裝。“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做什么?”
“這個時候,我總覺得有兩種東西在呼喚我。一個是內部需求,隨著精裝修和公裝的發展,我們不能再依賴供應商;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危機意識,如果不主動改變,就會被市場淘汰。”馮琪雅分析。
于是,聆海整體家居工廠應運而生了。2012年,公司斥資在鶴壁浚縣省級產業集聚區投建了占地700畝的聆海整體家居工業園。一期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國慶節前后投產。工業園建成后,將成為中原最大的整體家居產業基地,還將建設聆海家居裝飾展示中心。
“至此,我們整體家居的產業鏈算是完整了,目前我們已經是某些企業的供應商了。家居工廠的建成,將迎合城鎮化發展的需求,引領中原地區住宅裝飾發展潮流。”馮琪雅說。
她的彼岸
“學會舍得,太‘入世’做不好企業”
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何馮琪雅每次都能抓住機遇?
“因為我認為,我們還是創新型的新兵,住宅精裝修在全國已經發展十多年了,我們才開始幾年。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發展,昨天的成功,其實是最大的歷史包袱。我現在感覺最難的是,讓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這個世界變了,我們自己必須得變。”她分析。
舍棄以前擁有的東西,會付出很大的心理成本。但想往前發展,必須深刻理解“舍”和“得”的辯證關系。尤其是對于有歷史的企業和企業的老員工,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
她自己也在不斷舍棄和改變中。她二次深造和堅持讀書的習慣,豐富了知識結構和精神世界,還讓她擁有了國際視野和對未來市場的敏銳嗅覺。
她坦言,市場、功名,只是她此岸的一部分,她更關心彼岸的精神世界,用來安放心靈和夢想的問題。
“其實,做企業,不能太‘入世’,要用‘出世’的心態來‘入世’。用簡單、平凡的心態去做事,每一步才會走得踏實。”馮琪雅說。
她對自己的評價是:我的能力很小,但心很大。她的夢想,是做一個卓越的、和員工分享的成長性實體企業。
“未來,不管中國的經濟發展怎樣,我都會堅持到底。我一不打算退休,二不打算出國。我想為員工,為他人,為社會,為我所從事的行業帶來點什么。”馮琪雅坦言。
記者手記
采訪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這次商界大腕的專訪,不像以往的商戰大片,更像是一個清新淡雅,卻富有哲理的文藝片。
走出馮琪雅辦公室,迎面是滿墻漂亮的各色蝴蝶標本。我終于明白了她說的那句話:“黃金時代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無論是誰,都要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
她,也一樣,當天晚上就要飛回上海。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平凡地忙碌著,追求生命的怒放……
馮氏語錄
此岸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彼岸是我們的理想家園。我的人在此岸,我的心在彼岸,我把那些高遠的理想,那些與自己能力、角色不相匹配的向往放在了彼岸。因為理想在彼岸,我一點都不寂寞,我很累,但很開心。
人要學會舍得,我更愿意“出世”。我喜歡泰戈爾的詩,我喜歡風的速度,喜歡海的遼闊和干凈,喜歡那些細碎的溫情。
做企業和做人一樣,做人就是要平常、平凡。我承認,我有一部分做企業的特質,但我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每個人都很平常,平常的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只是偶爾翻騰一下而已。如果把翻騰的浪花,錯當成海,就會迷失自我。
一個人總要去珍愛一些東西,我愛和我一同打拼的兄弟姐妹,愛我所從事的行業,我愛河南這片土地。所以,我不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