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記得住歷史,看得見鄉愁”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第17場,在海口國貿華錦苑華潤營銷中心書吧舉行。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海南高校名師、海南省蘇學研究會會長阮忠專題講授“文學四大家韓柳歐蘇的成長與人生格局”。講授內容豐富多彩、妙趣橫生,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人稱“韓柳歐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家。他們最初是凡人,但終有大成,取決于他們的人生格局。在此次“唐宋名流的家教之道”的分享會上,阮忠不僅結合史實與事例,講述韓柳歐蘇如何以和善仁愛面對社會,真誠坦蕩,無論在人生得志還是失意時,都能認準方向,矢志努力,堅持寫作,從不懈怠,最后以文學成就著稱于世。他還點面結合、將唐宋兩朝貫穿,多角度分析了良好的家庭教養對他們各自修行的重要影響,以及坎坷的仕途經歷和多彩的社會磨礪促進他們人生大格局的最終形成。
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阮忠對韓柳歐蘇進行了介紹,并講述了四人之間的關聯,特別從四人均擁有的共性和角度,從流貶、讀書寫作、家庭教養等三個大方面,引導聽眾“看”他們的人生格局。“韓柳歐蘇四人一生多在外地漂泊,很少還鄉,每到一處,雖時遭憂患,常有愁思,但無不心安,他鄉也是故鄉,四人雖不同朝代卻共應了蘇軾在《定風波》中吟出的‘此心安處是故鄉’!”。最后阮忠教授總結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此心安處是吾鄉”也是人生的格局,“就做人的格局來說,韓柳歐蘇是四面人生的旗幟,值得大家學習!”
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華潯品味裝飾集團海南區總經理、“瓊州文化大講堂”發起人蕭冰在分享會上表示:家不在大小,安居即可,講堂不在大小,學習的心安下來即可,每次我都是懷著學習的心態參加大講堂,希望走進大講堂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夠安心吸收大講堂帶來的養分,并以自己為載體,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出去,讓海南越來越美好。
阮忠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的精彩演講,在現場引起陣陣熱烈掌聲,不少人聽課后競相與他合影留念。海口日報社副總編輯、工會主席易桂清,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林長武,一起給他頒發了家和文化研究會顧問聘書。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海濱對講座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在互動環節,阮忠一一回答了來自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學子的提問。提問者均獲得了承辦方廣東華潯品味裝飾集團提供的精神食糧《鏈變》、《家道》等精美禮品。
整場活動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聲樂系教授蔡建東激情演唱的歌曲《大江東去》中拉開序幕,在海南省作協副秘書長、海口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彭桐作為主持人的一番總結中結束。整場活動內容豐富且特色明顯,讓人在濃濃的文化和藝術氛圍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并在思想上獲得感悟和啟迪,不少人聽后表示非常期待下一場講堂。
活動現場,海南出版社重點分社總編輯熊果作為代表,給各主辦方捐贈了10套由該社出版的阮忠最新著作《美文不厭百回讀》、《此心安處是吾鄉》。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海南分會主席、海南省新聞界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秦金虎,海南省新聞界書畫家協會理事、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的葉雪松,海南省新聞界書畫家協會理事、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的梁堯,海南省新聞界書畫家協會理事、海口廣播電視臺的闕云輝分別給主辦方捐贈了各自創作的書法作品,表示對純公益性文化大講堂的喜愛與支持。海南知名書法家秦紀明、林長武也分別給主講人捐贈了自己的書法作品,進行書藝和文學的交流。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海南省電力學校校長李小勤、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林長武、海口市作協秘書長周麗虹、海南書香傳媒總裁鐘國駿、海南大學副教授季占忠和張睿,以及邢靈敏、符史雄、馬彥、劉青山、馮秀群、張杰、喬紅霞、關亞軍、黃鶴馨、秦紀明、賀黎明、楊鑰、喬宏偉、吳彩、石夢真、朱米卡、墨墨無語等海南知名作家、文化人和藝術家參加了此次活動。
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由海南學者肖冰和詩人彭桐倡議發起,得到眾多單位和愛心企業大力支持。自2019年3月啟動以來,邀請了島內外文學、藝術、國學、歷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免費為廣大市民與在海口的游客講授,持續推動海口、海南的文化事業發展和“書香海南”建設。活動每月舉辦至少一場,此后還將嘗試走進社區、軍營和鄉村舉辦,以實際行動豐富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文化事業發展。